在4月22日“世界地球日”到來之際,記者來到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板廠溝尾礦庫,看到昔日礦渣裸露、難見草木的尾礦庫,如今草坪鋪滿山坡,防風固沙的柏樹挺拔而立。
“疤痕累累”的廢棄礦山煥發新顏,這是四川省自然資源部門開展生態修復帶來的變化。
雅安市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,有“動植物基因庫”和“熊貓故鄉”之稱,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板廠溝尾礦庫因開采石棉礦而形成,堆砌的礦渣不僅存在沖垮山體、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,礦渣中的石棉纖維也對人和野生動物健康構成威脅。2022年,大熊貓國家公園(四川雅安片區)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入選全國示范項目,廢棄礦山生態得到持續“治療”。
“我們在修復方式上選擇將其與外界阻隔,在礦渣上方種植大量植被。”雅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災防治與生態修復科科長張科說。
為有效推進生態修復工作,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實施了坡面整形、覆土、植草等多項措施。原本光禿禿的廢棄礦山,逐漸變得綠意盎然。周邊農戶的出行和耕作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。一位石棉縣板廠溝附近的居民說:“修復之后,山變美了,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,上山種莊稼方便了很多。”
石棉縣大洪溝尾礦庫,也是因石棉礦開采而形成,F在,藍花楹等植物已在這里扎根生長,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機。四川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王濤介紹,考慮到大洪溝礦渣堆放的特點,這片區域采取挖坑填土的方式,通過增加土壤肥力等方式,提升樹木種植的存活率。
“修復工作主要圍繞恢復林地展開,以種植樹木為主,包括喬木、灌木以及藤蔓植物等,目前植被已進入養護階段。”王濤表示。
雅安市寶興縣大理石資源豐富,開采歷史悠久,夢發礦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寶興縣夢發礦,挖掘機正在清理礦石廢渣,修建攔水階梯堤壩,進行修復工作。原本裸露的大理石礦床斜坡上,如今已覆蓋了一層綠植。
四川省第一地質大隊巖土工程公司設計所所長劉桃介紹,夢發礦修復工作充分利用了三維實景模型進行精準測量和設計,并定期檢測對比,以觀察修復效果。目前,該項目進度已達75%左右,預計將在今年7月至8月完成施工任務。
隨著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,綠水青山成色更足。村民、游客在雅安偶遇野生大熊貓已不是新鮮事,豹貓、棕背田雞等珍稀動物也頻現山林。(新華社)